自願醫保 投保策略知一二

醞釀多年的「自願醫保」計劃(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, VHIS)終於在4月1日推出市場。這個由提倡、草擬到正式推出花近10年的計劃,到底以何方式進一步完善大眾的醫療保障,而市民又可以怎樣善用計劃,降低自己及家人的醫療開支負擔呢?

政府推出「自願醫保」計劃,目標是讓市民可以「安心揀」到「有規範」的保險產品,隨着「自願醫保」計劃今年正式亮相,截至4月15日,市場上共有25間保險公司參加計劃,並推出共24款「標準計劃」產品和14款「靈活計劃」產品供市民選擇。

剷除舊弊 保障已有未知疾病

目前,「自願醫保」計劃設有兩類「認可產品」–「標準計劃」與「靈活計劃」,均由食物及衞生局認可,必須符合多項產品標準,從而提升對消費者的保障。

針對認可產品的特點,資深保險獨立中介人吳澤偉指出,相關特點以往鮮會在一般醫保產品中同時出現,形容「自願醫保」計劃與相關產品能夠有效改善以往醫保存在的弊病,為市民提供理想的保障。他以「標準計劃」為例,指明當中值得市民考慮投保的4大優勢。

就「投保時未知已有疾病」這一條款來看,申請人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現時一般不獲保障,吳澤偉解釋:「以往即使投保人不知患病,但若經醫學鑑定該疾病乃投保前已有,一般不獲保障。不過,現時『認可產品』則由保單生效後第4年起提供100%賠償。」而於首3年等候期內,則分別提供0%、25%及50%的償款。

重視投保人利益 終身保額無限制

醫療技術持續進步,不少疾病已找到治療方法,惟部分療程用時往往數以年計,假如按一般醫保以每項傷病計的方式賠償,部分投保人今年就某傷病索償後,可能會影響日後的索償,甚至無法獲得賠償。而自願醫保認可產品不設終身保障限額,每年最高賠償42萬港元,因此受保人毋須擔心今年曾索償令明年的保障限額減少。

除了上述兩項優勢外,吳澤偉認為,「認可產品」的保證續保措施亦為投保人帶來好處,「它保障了投保人於保單生效後,不會因健康狀況變化而影響其續保情況。」他續指,另一項優勢在於計劃的保單範本列明,若保單條款有任何混淆或不清晰的地方,疑點利益將歸於投保人,「這充分體現了保單以投保人利益為依歸的精神。」

提倡增加意外受傷保障

「自願醫保」計劃如此吸引,是否值得市民投保呢?吳澤偉直言需視乎個別情況,「例如部分打算或已投保高端醫保的人士,『標準計劃』的產品便未必能滿足他們的需要。」對於擁有跟「標準計劃」類似保單的人士,吳澤偉建議他們可考慮透過所屬保險公司提供的轉移安排,在毋須重新核保的情況下把現有保單轉移至「認可產品」,以獲得更全面的保障。

雖然「認可產品」彌補了以往醫保產品的部分不足,為市民提供更佳的保障,但吳澤偉認為,當中仍有值得改善的地方。「例如較普通非嚴重的意外受傷的急診賠償便不屬於『標準計劃』的必然項目。」他指出,不少人會遇到普通的非嚴重受傷,假如能將有關保障納入為基本要求,料可進一步改善公私營醫療分流情況。「自願醫保的『認可產品』均屬很好的方案,市民應趁年輕、身體健康時及早考慮投保,為自己安排更好的保障。」

(節錄自《香港經濟日報》)

分享內容